美国非农数据疲软:就业市场的“警报”与滞胀风险的再审视

作者:管理员来源:汇富宝 www.kynr1630.com 时间:2025-08-29 10:10:54

作为美国经济最重要的“晴雨表”之一,非农数据向来被视为观察就业市场活力的核心指标。但此次数据的“集体跳水”显然超出了常规波动范围:7月新增就业仅7.3万,创下2020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(除罢工等特殊因素外);5月和6月的数据修正后,过去三个月的月均新增就业仅11.6万,远低于2024年四季度的月均22.3万。

  7月初,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据让市场神经紧绷——7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仅7.3万人,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1万人;失业率从4.1%升至4.2%;更令人震惊的是,5月和6月的非农数据被大幅下修:5月新增就业从14.4万下调至1.9万,6月从14.7万下调至1.4万。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刷新了市场对美国就业市场的预期,更将“滞胀”这一经济难题再次推至聚光灯下。

  非农数据:就业市场的“温度计”为何失灵?

  作为美国经济最重要的“晴雨表”之一,非农数据向来被视为观察就业市场活力的核心指标。但此次数据的“集体跳水”显然超出了常规波动范围:7月新增就业仅7.3万,创下2020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(除罢工等特殊因素外);5月和6月的数据修正后,过去三个月的月均新增就业仅11.6万,远低于2024年四季度的月均22.3万。

  这种疲软背后,是多重因素的交织。一方面,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与移民驱逐政策正在产生“通胀冲击”:关税推高进口商品成本,抑制企业投资与消费者支出;移民政策则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短缺,尤其是低端服务业和农业领域。另一方面,美联储长期维持高利率的政策,抑制了利率敏感型行业(如房地产、制造业)的扩张,进一步拖累了就业增长。

  就业疲软与通胀抬头:滞胀的“双面夹击”

  滞胀的核心特征是“经济增长放缓+通胀高企”。当前,美国经济正面临这一矛盾的双重挤压。

  从增长端看,非农数据的疲软直接反映了总需求的萎缩。企业因成本上升(关税)和融资成本高企(高利率)而减少招聘,消费者因物价上涨和收入预期下降而削减消费,两者共同导致经济增速放缓。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GDP平均年率仅为1.25%,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约1个百分点,已低于2.1%的趋势增长水平。

  从通胀端看,关税政策与“财政主导”模式正在加剧价格粘性。关税本质上是“隐性税收”,推高进口商品成本;同时,美国政府为维持技术竞争优势而持续扩大财政赤字(2026年减税规模进一步扩大),叠加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成本上升,使得通胀压力难以快速缓解。中金公司指出,美国正步入“双高时代”——关税与利率长期维持高位,形成“类滞胀”压力(经济增速放缓但保持正增长,通胀持续上升)。

  市场与机构的分歧:年内滞胀概率几何?

  尽管非农数据疲软引发滞胀担忧,但机构对“年内是否陷入滞胀”仍存在分歧。

  惠誉评级首席经济师布莱恩·库尔顿认为,2025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将“朝滞胀方向发展”,但失业率预计不会升至历史高位,因此严格意义上的滞胀(高通胀+高失业)概率较低;宏源期货分析师王文虎则指出,短期内财政赤字扩张、减税政策及零售销售等指标的稳健,可能支撑经济“软着陆”,年内滞胀概率不大。

  不过,加拿大皇家银行首席经济学家Frances Donald提出了“轻度滞胀”的概念,即经济增长放缓且低于趋势水平,同时物价压力持续上升。中金公司更强调“类滞胀”风险,认为其核心是经济增长与通胀的“相向而行”,而非恶性通胀。

  美联储的“两难”:降息能否化解矛盾?

  面对就业市场的疲软与通胀的粘性,美联储的政策选择陷入“两难”。

  7月非农数据公布后,市场对9月降息的预期迅速升温。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仅表示“政策立场调整或许是必要的”,并未明确降息路径。分析师指出,尽管鲍威尔的“鸽派”表态为降息打开大门,但后续通胀数据(如8月CPI)和劳动力市场数据(如8月非农)仍可能左右政策方向。

  更关键的是,降息能否真正缓解经济矛盾?若降息幅度过大,可能加剧通胀预期;若降息幅度不足,则无法有效刺激增长。这种“政策两难”正是滞胀环境的典型特征。

  长期风险:财政主导下的“债务-通胀”螺旋

  除了短期矛盾,美国经济还面临更长期的“财政主导”风险。

  为维持技术竞争和经济增长,全球主要经济体(包括美国)已进入“财政主导、货币配合”模式。这种模式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支撑经济,但代价是长期债务积累和通胀压力。当前,全球长债收益率持续飙升:3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5%,日债收益率升至3.22%的历史高位,德债收益率突破3%(2011年以来首次),均反映出市场对财政约束的担忧。

  宏源期货王文虎警告,这种“高债务+高利率”的时代可能持续至经济崩溃或债务违约倒逼改革,类似阿根廷等国的历史教训。而一旦债务危机爆发,经济增长将面临更严重的冲击。

  结语:非农数据背后的“警钟”

  7月非农数据的疲软,不仅是就业市场的“警报”,更是美国经济矛盾的缩影。短期来看,政策调整(如降息)和财政扩张可能延缓滞胀的全面爆发;但长期来看,关税、高债务、高利率的“三高”组合,以及“财政主导”模式的不可持续性,正将美国经济推向“类滞胀”的深渊。

  对于市场而言,非农数据不仅是观察就业的“窗口”,更是理解经济周期与政策逻辑的“钥匙”。在滞胀风险未消的当下,警惕数据的“信号意义”,或许比纠结于单一数据点更重要。

(汇富宝:www.kynr1630.com)

注册/登录代表您已同意《客户协议书》
  • 关注微信公众号

  • 扫描下载APP